资讯
一项对寒武纪节肢动物化石的最新研究表明,蜘蛛及其近亲组成的蛛形纲动物可能起源于海洋。这项由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团队领导的研究发表于最近的《当代生物学》期刊。 此次研究对象是一种生活在5亿多年前海底的已灭绝动物——莫里森虫。此前,科学界普遍认为它是原始螯肢动物,认为其进化地位比鲎(马蹄蟹)的祖先更为原始。
高考完报志愿时,早已做足功课的齐欣,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电力电子及自动化学院。大学毕业后,齐欣想考研,征求家长意见时,父母亲说“你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尽力去做就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可持续性》。
铈铑锡晶体内重费米子发生量子纠缠(艺术图)。图片来源:日本大阪大学日本大阪大学和广岛大学科学家合作,首次在铈铑锡(CeRhSn)材料中直接观测到受普朗克时间(量子力学最小时间单位)调控的重费米子量子纠缠现象。这项发表于《自然》合作期刊《npj量子材料》的研究,为开发基于固态 ...
科研人员在长岛采集铜藻样品。烟台海岸带所供图 参观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让我深刻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在艰苦条件下取得的伟大成就。他们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国防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于中国科学 ...
“磁场强度每提升1特斯拉,都好比在攀登珠穆朗玛峰,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来源。”这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水冷磁体负责人房震常激励年轻同事的话语。 36岁的房震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高场 ...
翼龙是最早具备主动飞行能力的脊椎动物类群,起源于晚三叠世,并于白垩纪末期与非鸟恐龙一同灭绝。长期以来,古生物学家对翼龙的食性提出了各种假说:捕鱼、吃虫、食腐、滤食,抑或植食?目前,已报道的保留有胃容物的翼龙化石仅有6件,其胃容物主要以鱼类残留为主。因此,古生物学家仅一致认定翼龙“食谱”中有鱼,但其他食物则缺少直接化石证据。
研究人员的进一步工作,破解了太阳“磁场舞蹈”之谜。他们发现,太阳对流区的对流和湍流运动是驱动这一“舞蹈”的关键。等离子体与磁场从对流区浮升时,会改变电流片周围的气压梯度与洛伦兹力,如同无形的手挤压电流片,使其缩短并在垂直方向形成新电流片,进而引发方向反转。此外,磁重联速率的100—400秒周期性起伏与太阳声波振荡周期一致,暗示太阳内部运动与大气活动存在深层关联。
在人类视线之外的黑暗深处,栖息着地球上95%的原核生物,约占地球总生物量的19%。这些深部生命究竟如何延续?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发现,地壳断裂瞬间释放的化学能,可为地下微生物提供能量。这一重要发现不仅改写了地球深部生态系统的能量剧本,也为火星、木卫二等星球的“暗生命”设想提供了现实蓝本。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科学进展》。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和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家合作,研制出一款新型集成芯片,实现了太赫兹波与光信号的相互转换。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有助推动超高速通信、测距、高分辨光谱以及超快计算等领域的发展。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